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通信设备网>资讯列表>专家解读 | 以“三流”破解“三不”:体系化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与运营

专家解读 | 以“三流”破解“三不”:体系化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与运营

2024年12月19日 14:24:53 人气: 17277 来源: 国家数据局
  可信数据空间是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可信数据空间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全球的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2024年11月国家数据局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简称《行动计划》),其中指出可信数据空间须具备数据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创造三类核心能力,引导和支持可信数据空间发展。
 
  通过服务价值流,破解“不愿用”的问题
 
  数据流通是数据要素市场建构的关键一环。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多行业、多领域数据的融合和开发利用,进一步放大价值创造效应,进一步激发参与主体积极性。同时,基于数据开发利用,可以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让数据在不同主体之间实现价值流动,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
 
  通过构建多方互信的数据流通环境,推动上下游企业开放共享数据资源,将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例如,制造业往往具有产业链条长、供应商多的特点,单一环节的延迟供货或断供可能影响整个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和现金流,甚至影响企业群体的生存。行业数据分散、孤立等问题导致产运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到位,通过整合产业生产、运输、消费等各环节的数据,基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为产业链内的企业提供精准对接、风险评估等数据服务,显著提升产业协同效率。
 
  同时,数据流通可为企业提供丰富的数据应用场景,为其带来经济效益和价值。例如通过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交易订单、物流等数据,形成企业经营画像,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额度测算、风险控制实时预警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拓展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融资渠道。通过打通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环节数据,构建智能的辅助决策体系,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优质客户画像分析、产品个性化设计等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精准运营管理。通过场景的梳理和挖掘,让各参与方认识到数据流通的价值创造,增强数据流通和交易的意愿,破解“不愿用”的问题。
 
  通过数据资源流,破解“不会用”的问题
 
  以可信数据空间为基础,基于统一的平台化系统和工具,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资源流通流程,解决繁琐的操作,打通堵点,让数据流通更加便捷和高效,提高数据资源方和使用方的接受度。
 
  一方面,针对提供数据资源的主体,通过数据治理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和整合,形成数据资源目录,通过数据清洗实现数据质量提升,基于价值评估与定价转化为可流通的数据资产。数据资源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加工、处理、分析,构建出不同领域的专题数据应用产品,以数据产品、数据服务等形态发布,进而完成数据供给方的上架过程。
 
  另一方面,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浏览、搜索、查询等功能,数据使用方通过语义搜索等方式在发现和定位数据资源,实现供需的初步对接,拟交付的数据将转换为使用方的数据形态,最终完成数据交付。
 
  因此,通过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数据资源流,规范了数据上架、流通、使用的全流程,降低数据流通的操作难度,使企业专注于数据本身和价值创造,破解“不会用”的问题。
 
  通过信任管控流,破解“不敢用”的问题
 
  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整个数据流通过程并非是数据的物理交付,通过使用控制、数据沙箱、同态加密、隐私计算等可信管控技术,在充分保护数据和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障数据流通全过程可控,以及隐私保护下的数据价值传递,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
 
  与此同时,也需要结合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技术,实现数据流通凭证的不可篡改和全程留痕,完成整个流通过程的存证,确保数据流通全流程可追溯。每个区块在入链之前,经过网络中多个节点的共识验证,形成永久保存、可追溯的时间戳记账本,区块包含若干个交易记录,并通过密码学算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此外,可信数据空间的底层数据安全融合了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多种技术,构成整体解决方案保障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随着国内外对数据流通安全技术研究的持续深入,新技术不断涌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因此,通过可信数据空间的信任管控流,确保数据安全流通,保障各主体的权益,让企业安心地发布、放心地交易,破解“不敢用”的问题。
关键词: 大数据,服务平台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