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据量的激增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现有的通信技术已经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在此背景下,太赫兹波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未来通信领域的热点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陈学权、方广有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创新技术实现超宽带太赫兹偏振态的高精度动态调控。该项成果已发表于学术期刊《光学》(Optica)。
太赫兹波在电磁波谱中位于微波与红外之间,是指频率在0.1太赫兹至10太赫兹范围内的电磁波,在电磁波谱上位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是一段还没有被广泛开发利用的波段。它具有高穿透性、光子能量低等特点,因此被称为“安防专家”,在安检、无损检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从最初的电报、电话,到如今的5G网络,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太赫兹波具有高频率、宽带宽等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未来发展6G的重要技术方向。要实现上述应用,就得控制好太赫兹波的偏振态。
陈学权解释道:“光波的电场振动如同艺术体操运动员手里的绳子,既可上下、左右摆动,也能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偏振调制器扮演着运动员的角色,制造出截然不同的运动轨迹。”
然而,主动控制太赫兹波的偏振却有非常大的挑战。“如同在体操中既要绳子做出大幅度的甩动,又要具备高达100倍的速度变化能力。”陈学权进一步解释道。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新研发的太赫兹波偏振调制器,可以灵活控制太赫兹波偏振,输出任意的偏振态。此外,该调制器还具备超宽带特性,能够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性能,这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通信领域,太赫兹波具有极高的传输速率和带宽,能够满足未来高速无线通信的需求。在安检领域,太赫兹波能够穿透非金属材料,实现对违禁品的无损检测。此外,太赫兹波还在文物无损检测、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的这一成果令人振奋,它展示了中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我们期待与中国的科研团队展开更多的合作,共同推动太赫兹波技术的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太赫兹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未来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新技术带来的美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