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通信设备网>资讯列表>防火墙新格局!新华三实力入围Gartner®混合式部署防火墙魔力象限报告

防火墙新格局!新华三实力入围Gartner®混合式部署防火墙魔力象限报告

2025年09月04日 14:00:44 人气: 15033 来源: 新华三
  近日,Gartner发布2025 年《混合式部署防火墙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 for Hybrid Mesh Firewalls,以下简称“报告”)。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凭借混合式部署防火墙(HMF)解决方案成功入选魔力象限。
 
  随着企业数字化和云化进程的加速,防火墙正从传统的单点边界防护逐步演进为覆盖数据中心、多云与边缘的智能安全体系。Gartner首次发布混合式部署防火墙魔力象限报告,我们认为该报告重点关注能够支持混合云与多云环境的下一代防火墙理念,这不仅标志着网络安全技术的一次重要迭代,也凸显了集中管理、跨环境一致防护和智能化运维的重要性。本次入选对新华三而言,充分展现出其对下一代防火墙演进方向的前瞻性布局。
 
  灵活、统一、融合的安全架构成发展趋势
 
  当下,面对企业在多云与混合IT环境中的安全挑战,如何实现安全设备统一管理、全局可视化及跨域策略一致性,成为业界关注的核心议题。混合式部署防火墙(HMF)应运而生,以其统一管控与跨域联动能力,为企业提供关键破局路径。我们认为基于Gartner的报告,HMF的核心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 灵活部署:从单一硬件形态到多维立体防护
 
  HMF支持硬件、虚拟化及云原生等多种形态的防火墙部署,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灵活选用或混合搭配,实现从本地数据中心到公有云、边缘节点的全面覆盖,为企业提供高度适配的统一安全架构。
 
  ● 统一管理:从碎片化管理到智能中枢
 
  HMF通过云端的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防火墙设备的集中策略配置与全域安全态势可视。企业可借此显著降低运维复杂度,提升跨环境策略管理的一致性和运营效率。
 
  ● 多云融合:从简单兼容到深度协同
 
  HMF不仅支持传统数据中心、企业边界和分支办公室场景,更深入集成混合云与多云环境,提供对持续性交付和部署、云原生控制组件以及物联网(IoT)设备的原生安全支持。
 
  ● 防护升级:从基础防御到云原生免疫
 
  HMF具备应对新型威胁的能力,包括域名安全、物联网安全及基于云的攻击防护。其成熟的原生云集成和自动化支持,助力企业在敏捷业务环境中实现安全左移与持续防护。
 
  新华三凭借HMF解决方案入围
 
  引领行业迈向全局智能安全
 
  新华三HMF解决方案基于弹性融合的安全架构,依托统一云管理平台,实现多功能集成的防火墙硬件、虚拟化防火墙、容器防火墙的统一互联,并借助AI增强的威胁检测能力和丰富的订阅式安全功能,为企业跨数据中心、多云、边缘等混合环境提供一致、可视、高效的安全防护,不仅覆盖传统边界,更深入适配云原生、零信任和SASE等新型安全场景,实现从单点防御到全局智能安全的升级演进。
 
  从硬件层面看,新华三多元形态防火墙可支持不同客户的不同安全需求,覆盖从桌面级应用到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分布式防火墙,具备 “可靠、智能、高效、低碳” 卓越特性。其中H3C SecPath M9000-X 系列产品整机拥有8 Tbps最大吞吐量,新建业务量达 6000 万 / 秒,业务并发量达 32亿,具备电信级可靠性与超低时延,在满足安全防护需求的同时,积极响应 “双碳” 战略,较同等性能设备省电超 50%,以强悍性能守护业务安全永续。
 
  从软件能力看,新华三全系列防火墙基于自研 Comware 操作系统,搭载应用与数据安全检测引擎,结合海量云端安全数据及AI安全大模型,精准检测复杂威胁行为,实现云智原生的云网安一体化能力。同时,面向用户多元业务场景,依托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对零信任网关、SD-WAN 网关、云防火墙等产品的统一纳管,并为用户灵活提供从基于硬件的虚拟化防火墙,到基于虚拟化平台的软件防火墙,以及基于容器环境的容器防火墙的多样选择,充分展现了防火墙技术演进的前瞻性、创新性以及全面的安全防护与场景适配能力。
 
  展望未来,新华三集团将在安全业务领域始终秉持“主动安全,业务驱动”的理念,推动安全能力与客户业务变革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用户信息安全防护水平,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 新华三,科技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