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浙江省信息通信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指标,推动行业现代化发展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组织行业企业系统总结评估,梳理形成浙江信息通信业“十四五”发展成果。
“十四五”期间,浙江省信息通信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为“数字浙江”建设打造坚实底座。
5G网络规模全国领先,累计建成5G基站27.9万个,居全国第三;全面实施“信号升格”行动,超18000个重点场景实现网络深度覆盖,超2800公里铁路和超80000公里公路、26条地铁线路实现移动网络连续覆盖。图为在国内首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杭温高铁沿线建设的5G通信基站。
加快建设5G-A(5G演进)网络创新发展,累计建成5G-A基站1.77万个,率先实现县级以上5G-A网络点亮。持续推进5G RedCap建设应用,累计建成5G RedCap基站超8万个,实现11个设区市连续覆盖。图为在杭州亚运会期间率先完成的“水陆空”全场景5G-A通感一体验证。
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围绕“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构建城乡一体通信基础设施体系,乡村5G基站超11万个,在全国率先实现33316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24011个20户以上农村人口聚集区移动网络全面覆盖。图为在温州泰顺县葛垟村建设的5G
通信网络基站。
深入实施“宽带海疆”行动,扎实开展偏远海岛、海域通信网络补盲,全省222个有人岛及海岸线、内海海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覆盖5G网络的有人岛数量全国最多。图为在舟山柱子山、嵊泗海礁岛等无人岛“风光油储+智能电源”等技术实现5G网络部署。
千兆网络建设树立全国标杆,11个设区市全部建成“千兆城市”,乡村千兆光网覆盖持续扩大,累计建设10G-PON及以上端口数162.9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规模超过1040万户;加快推进万兆光网演进发展,开展“4+50”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级万兆光网试点项目,全国首个万兆商务楼宇落地宁波。图为在杭州新世宝汽车零部件制造车间实现的万兆光网试点项目。
移动物联网创新发展,蜂窝物联网用户规模拓展,发展物联网终端用户2.46亿户,全国排名第四;打造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NB-IoT网络,建成物联网NB-IoT基站5.34万个,实现乡镇及行政村基本覆盖。图为在浙江舟山完成全球首例海域和应急场景5G IoT NTN(非地面网络)外场验证。
工业互联网融合设施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浙里贯通”行动深入实施,构建覆盖“杭州-浙东-浙西南-浙北”的二级节点布局,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8个,解析量超230亿次;在工业领域建成虚拟专网469个、5G混合专网232个、5G独立专网35个。图为与温州烟草公司合作开通的浙江首个5G确定性工业基站。
卫星信息服务能力逐步形成,行业北斗授时系统规模化改造,全省5G通信基站北斗授时能力达100%;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加速推出,形成存量终端、新型终端一致的手机直连卫星服务能力。图为通过天通卫星实现消费类手机直连卫星并进行双向语音通话和短信收发。
算力基础设施能级跃升,省级新型算力中心集群加快打造,国家算力枢纽嘉兴算力中心推动落地,全行业累计建成数据中心120个,累计设计标准机架57.9万架,算力总规模达63.3EFLOPS。图为长三角国家枢纽嘉兴算力中心施工现场。
建成全国唯一“一中心、双直联点”网络架构,高质量完成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任务,建成国内“互联主体最多、互通能力最强、疏导流量最大”的基础网络设施,总接入带宽50.84Tbps、接入企业307家,业务规模保持全国领先;杭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完成扩容升级,宁波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投用,全省直联点开通总带宽达7.0T,居全国第一。图为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机房。
骨干网能力不断升级,全光运力底座迭代升级,重要站点100G OTN覆盖率100%,200G OTN实现规模部署,大规模400G OTN实验网完成建设,主要城市内1ms、到长三角国家算力枢纽节点3ms、全省5ms低时延圈初步建成;省际和网间骨干疏通能力持续提升,全省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总计达144.4T。图为宁波-贵安全球规模最大的400G省际骨干网的机房。
国际网络能力持续增强,建成5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总出口带宽达700G,专用通道数量全国各省(区、市)第二;2024年全省国际话务量达1551万分钟,国际网络流量达13159.8TB,排名全国第四。图为浙江内曼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嘉兴桐乡落地使用全国首条县级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突出,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下降幅度超33%,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PUE值均不高于1.25,改造“老旧小散”数据中心超300个。建立16部门共建共享跨行业协调机制,全省新建铁塔共享率从20%提升至81.5%,节约土地占用3330亩、行业投资67亿元,减少碳排放95万吨。图为在嵊泗县崎岖列岛西南侧海域,依托浙能嵊泗2号海上风电平台建设的5G通信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