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算力中心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载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算力中心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但仍面临社会资本参与度不足、传统融资方式局限、投融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算力中心行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政策层面,自2024年以来,多项支持基础设施创新融资的政策出台为算力中心创新融资铺平道路,首批算力中心持有型不动产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简称“私募REITs”)与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简称“公募REITs”)的成功发行,标志着算力中心行业正加速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在2025年开放数据中心大会“算力中心产业投融资论坛”上发布《算力中心创新融资研究报告(2025年)》。
报告系统梳理了算力中心融资的发展历程,重点探讨了私募股权基金、持有型不动产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及公募REITs等创新融资方式的运作机制和实践价值,最终从政策制定、金融机构支持及IDC企业实践3个层面提出发展建议,为构建算力中心行业高效融资生态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报告核心观点
1. 算力中心创新投融资迎来政策机遇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及相关部门密集出台政策,为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2025年2月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及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等领域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2. 私募REITs强调资产信用和权益属性,灵活性更强
私募REITs突出资产信用和权益属性,具有较强的条款设置灵活性。私募REITs作为多层次REITs市场的关键产品之一,产品核心设计初衷为突出资产信用、突出权益属性,基于原始权益人、投资人的需求可以设置更灵活的条款。私募REITs发行申报流程进一步缩短、可预期性增强,为算力中心企业提供了更为高效的融资渠道。
3. 公募REITs打通产业资本循环,赋能产业发展
算力中心公募REITs打通“投建管退”完整的资本循环,提供盘活存量资产的有效路径。算力中心公募REITs通过将底层项目纳入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并上市交易其份额,帮助企业实现了“投建管退”的资本循环。算力中心公募REITs将金融市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有机结合,实现对底层项目的穿透式信息披露,为行业对标分析提供更多样本,推动算力中心产业进一步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4. 算力中心项目投资审查关键点分析
算力中心项目投资需从政策合规性、审批程序完整性、技术先进性、运营服务能力以及价值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政策合规性为前置条件,项目应符合国家和地区政策指引,且项目建设需完成节能审查、供水及供电接入批复、环评等核心审批程序。项目技术先进性决定了项目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项目估值需重点关注项目未来收入水平、收入质量及运营效率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