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通信设备网>资讯列表>9月13日国新办发布会内容汇总,涉及5G、芯片等

9月13日国新办发布会内容汇总,涉及5G、芯片等

2021年09月15日 10:34:37 人气: 127 来源: 智能制造网
  9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信部部长肖亚庆等人介绍“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智能制造网根据发布会实录文字,为大家总结了以下概要内容,仅供参考!
 
  关于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情况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介绍,目前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到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
 
  二是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大国重器亮点纷呈,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掘进装备、煤化工大型成套装备、小的来讲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都跻身世界前列,标志着中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三是产业结构加快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去年的15.1%;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8%提高到33.7%,2020年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同时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也提高到47.1%。
 
  四是制造业企业实力显著增强。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壮大,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19.7万亿元、21.7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19万亿和37.4万亿元;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十分活跃,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近6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五是信息通信业实现新的跨越。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从百兆提升到千兆,光网城市全面建成;移动通信从4G演进到5G,实现网络、产业、应用全球领先。其中,5G基站、终端连接数全球占比分别超过70%和80%。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部署
 
  肖亚庆表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工业信息化既是主力军、主阵地,又是排头兵。未来,工信部将围绕“四个聚焦”开展一系列的工作:
 
  一是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新型的产业创新生态。构建高效联动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同时,还要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
 
  二是聚焦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提高制造业的水平,注重存量上的升级和改造,进一步延伸、拓展和深化产业链。其次通过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质量提升行动等,把产业整体素质和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搞上去。此外还要落实碳中和、碳达峰部署,深入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是要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一方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全领域深度应用,培育发展网络化研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等新业态新模式。另一方面,加快5G网络部署,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产业。
 
  四是聚焦深化改革,营造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更好地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协同发展。进一步扩大制造业高水平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肖亚庆介绍,总体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处在加速发展期。新能源汽车发展已有“三个突破”:一是技术突破,建立了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体系,突破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二是产品突破,续航里程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很多车达到500公里以上。三是市场突破,连续六年产销量全球第一。
 
  下一步,我们企业要做大做强。改变当前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大,处于小而散的状况。
 
  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加强推广应用,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也要抓好公共领域汽车全面电动化的城市试点。三是促进跨界融合,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发展。四是提升产品质量,在质量安全、低温适用等各方面提供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品牌形象,让消费者更喜欢买,用起来也更放心。
 
  关于5G产业发展
 
  肖亚庆表示,当前我国5G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基站建设方面,我们已建成超过100万座基站,占世界的70%以上。5G终端用户突破4亿,是全球最大的用户群体。
 
  同时,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补充,目前为止取得的阶段性、标志性成果主要包括:
 
  1、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5G网络,截至8月份,累计建成5G基站达到103.7万个,过百万,已覆盖全国所有的地市级城市,还有95%以上的县城城区和35%的乡镇镇区,打造了上万个5G应用创新案例。
 
  2、5G产业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声明5G标准必要专利数、国产品牌5G系统设备出货量、芯片设计能力等方面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5G手机产品加速渗透,今年1-8月份,国内5G手机出货量达到1.68亿部,同比增长80%。尤其是8月份,5G手机占比已经提升到74%。
 
  下一步,还将抓住三大重点继续开展工作:一是夯实网络基础。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向乡镇覆盖延伸。深化5G共建共享,推进异网漫游;二是拓展应用场景。面向新型信息消费、实体经济、民生服务三大领域,聚焦工业、交通、医疗、农业、文旅等多个重点行业,再培育一批5G融合应用的典型示范;三是优化生态环境。推进面向行业应用的5G芯片、模组、终端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深化供需对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5G创新发展。同时,推动各地在场地场所、用电、人才等方面加大对5G支持。
 
  关于数字经济发展
 
  据肖亚庆透露,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发展取得诸多成果,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4G网络;电子信息产业、信息通信业发展方面,去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2.1万亿,软件业务收入达到8.2万亿,电信业务收入达到1.4万亿;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6月底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3.7%和73.7%,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了50%。这些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下一步,我国还需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及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
 
  关于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赵志国表示,近年来,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全国各地,尤其是产业各方,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体系方面,构建了网络、平台、数据、安全体系;在平台方面,目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在安全方面,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与全国31个省级平台实现联网,可以进行动态监测;在融合应用方面,工业互联网已经延伸到40个国民经济大类,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一些新模式、新业态孕育兴起,赋能、赋智、赋值作用越来越凸显,建设四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未来几年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期,要把发展和安全统筹好,一手坚定不移抓发展,一手坚定不移保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工业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规划引领。二是夯实产业基础。三是深化融合应用,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融入千行百业。四是更加注重安全。
 
  关于汽车芯片产业发展
 
  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针对目前供需矛盾紧张的突出问题,部里和有关部门组建了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以专门协调机制来解决当前的供需矛盾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汽车整车企业和芯片制造企业,加强他们的对接,使他们在供需上进一步地精准,来缓解或者尽可能减少对汽车业发展的影响,提高我们的供给能力。同时,采取一些措施加快推动替代方案,通过简化审批程序、简化流程加快审批,使替代芯片尽快地推广应用。尽管现在得到了一定缓解,总的来看,芯片供应链紧张的问题还是要存在一段时间,当前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峻。
 
  下一步,工信部还将加强协调力度,加强供应链精准对接,使汽车芯片能够在供给能力上全面提升,使汽车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主要有三项措施:一是保障稳定运行。加强对汽车行业发展和芯片制造供应能力的监测,加快替代方案投入运行使用,优化整个产业链布局,使芯片供给能力从长远期来看形成稳定供给。二是加快转型升级。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特别是加快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继续深化开放合作。加大国际合作,稳定和畅通国内外供应渠道。
 
  原标题:9月13日国新办发布会内容汇总,涉及5G、芯片等
关键词: 5G,芯片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