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发展至今,更高的屏占比不仅是手机厂商们技术上的追求,更是新品发布会上的筹码。肉眼可见的是手机的整体尺寸也在不断增加,而大屏与消费者追求的便携性产生了矛盾,折叠屏于是横空出世。
折叠屏手机首发于2018年,柔宇科技发布的“柔派”手机由于品牌号召力问题以及产能原因,并未在当时掀起多大波澜。
真正让折叠屏手机走进消费者的视野的当属三星和华为的入局。此后的几年里,各大手机厂商也纷纷看好折叠屏手机这片蓝海。如今除了苹果,主流的手机厂商几乎都有着折叠屏系列手机。据数据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统计,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从19.8万台增长至280万台。而市调机构Omdia近期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市场追踪报告》,报告显示,到2021年末,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达到了1150万台。
根据DSSC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三星占据了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93%的市场份额,其次为华为,占有6%市场份额。
虽然折叠屏手机逐渐被消费者接受,但据统计机构IDC数据,折叠手机2021年在智能手机行业的市场份额仅有0.5%。
价格过高可能是制约折叠屏手机扩张的主要因素。一部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动辄过万,这无形之中劝退了一部分消费者。
折叠屏手机与普通的智能手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折叠屏手机拥有一块可以反复折叠的柔性屏幕,而折叠屏又可分为内折和外折两种形态。以三星为代表的折叠屏手机采用的是内折屏,华为起初采用的是外折屏,但后续也采用了内折屏。
从市场反馈来看,采用内折屏能够有效避免屏幕暴露在外带来的划痕损伤。折叠屏手机普遍都比较厚重,便携性较差。尽管厂商声称经过测试弯折次数可达20万次,按照每天50次的折叠次数,使用寿命达到了十年,但仍然引发了消费者对于手机耐久度的担忧。
总的来看,在智能手机发展技术发展之后,在外观和体验上有所突破的折叠屏手机终于迎来升温。随着产品技术不断成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在折叠屏赛道上完成了部署。按照智能手机发展趋势,国产厂商有望降低折叠屏成本,使折叠屏的消费人群下沉。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近年国内在超薄玻璃方面的投资也在不断加码,随着本土新增工厂的落地及量产,折叠屏的成本将快速下探。随着产业链的逐渐成熟以及终端厂商的推动,安卓折叠屏手机市场正在打开,预计到2022年折叠屏手机的价位就有可能打破5000元大关,并且还将持续下降。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的工艺也在不断成熟,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发现,无论是折叠屏还是最近兴起的卷轴屏都不是手机屏幕的最终形态,手机将向着轻薄化、微型化发展。或许正如马斯克所言,智能手机已经是过时技术,脑机接口才是未来。
原标题:屏幕技术日渐成熟,折叠屏手机市场正在打开